韩偓唐诗《观斗鸡偶作》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介绍】

  斗鸡这种游戏,盛唐时即有之,而到了晚唐,则更为“有闲”人喜爱。韩偓观看斗鸡,鸡鸡相残的形象深刻触发了其胸中积郁,便写成了这首讽指颇广的绝句。 这首诗歌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成功地运用象征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社会,从而扩展了诗的容量。

【原文】

观斗鸡偶作

 

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

白日枭鸣无意问,惟将芥羽害同群。

 

【赏析】

  当代诗人艾青曾说过:“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互相间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比。”这首绝句通篇用相斗之鸡来象征割据一方的藩镇军阀,尖锐而辛辣地嘲讽和鞭挞了他们只知对内争权夺利、残民逞强,对外却不思抵抗异族侵扰。首句“何曾解报稻粱恩?”落笔便严正地向毫无人性的藩镇势力发出质疑,说明人民以血汗换来的劳动成果养活了他们,但是他们却根本不思、也不“解”报恩,这就写出了藩镇势力的忘恩负义。次句“金距花冠气遏云”是极写藩镇势力的好斗性。为了争权夺利,他们不措在最大限度上以“金距”、芥羽”伤人;为了压倒政敌,他们往往会因些须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宛若“花冠”,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这里可以看出,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的是藩镇势力对内的表现。诗的后两句则着重写这些藩镇军阀对待外来侵略者的态度。对内,他们是寸土不让,寸权必夺;然而,当外部敌人“枭鸣”于国土之上、危及社稷时,他们却“无意”过问。他们惟一的本事,就是处心积虑地用“芥羽”等暗算手段去伤害对方。总之,这首诗实际上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对藩镇势力的气焰和心灵进行了雕镂。由于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所以,所托之物物象鲜明,所言之志情激语愤,显得内涵颇深,耐人回味。

  这首诗在题材的选择、构思立意、意境创造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它在历代咏鸡诗中,成为“百鸡图”中之佳作,广为传诵。

 

【作者介绍】

  韩偓 (842或844-923或941)唐末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公元889年(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迁左谏议大夫。公元901年(天复元年),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军入长安,从昭宗至凤翔,升任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深得昭宗信任,欲拜相,固辞不受。为人正直,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惧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韩偓十岁能诗,其诗工于七言近体,词彩绮丽,悱恻柔婉。部分诗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所著《香奁集》多写闺中艳情,有“香奁体”之称。有《玉山樵人集》。《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卷。